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宣传 > 本科招生 > 招生指引 > 正文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来源: 时间:2022-06-15 浏览: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专业概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广东省重点专业(2011年)、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广东省名牌专业(2005年)。

本专业从2006年到2014年设立了机械电子工程和微电子制造两个方向进行招生。2015年起取消了按方向招生,2016年学院新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减少了本专业招生规模。经过60年的建设,本专业已培养毕业生超过10000名。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学年开设6个班,并于第三学期选拔出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在校本科生980人,在校博士研究生58人,硕士研究生373人。

IMG_258

IMG_259

 

 

专业特色

 

本专业创办于1958年学校创立之时,是广东省最早创办该类专业的高校之一。

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国家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机械工程领域产品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组织与实施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能够从事先进机械装备设计、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2020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机械制造基础

广东省一流课程:机械设计、创新方法;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机电传动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微机原理与应用、现代制造技术(双语)、精密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装备设计等必修必选课程,以及成型技术与模具、机器视觉技术、项目管理等若干选修课;数字化制造综合课程设计等若干选修实践课。

优秀师资

本专业拥有全校最强的教学团队之一,拥有2021年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校唯一),教育部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和珠江之星等多人。教学团队包括二级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9名),教授22名,副教授21名。在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高校长期工作过的著名教授2名担任国际杂志主编2名。

IMG_263

 

 

专业优势

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位居前列的专业,本专业1995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广东省重点攀峰学科。

2017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推出的《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入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前20强(排名第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涵盖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B+(全国前20%),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排名第22名,居前10%

拥有全校最强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和教学课程建设水平。拥有全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实验室,总资产超过1.4亿元。拥有具有高水平的科研研发团队,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企业具有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有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在国际国内机械工程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产业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IMG_265

 

培养特色

本专业依托于第4轮学科评估为B+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教学工作。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积极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具有技术和理念前瞻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与创新实验、担任科研助理、走进科研实验室、企业实习等全流程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班、中法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智能风电微专业、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印制电子电路(PCB)联合(产业)学院等,充分运用丰富的产学研合作资源和承担的各级政府科研项目,积极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和参与科研的机会,培养国家和产业急需的行业特色人才。

5年来,依托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优秀的教师团队指导下,本专业本科生在挑战杯互联网+”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60项,省级以上获奖人数超过400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国内高校享受盛誉。

IMG_267

 

就业情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唯有制造强国才能变身世界强国。制造强国要以工业强基为基础,要保障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自主研发与供给。本专业面向国家工业强基重大战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广东省双十产业高速发展的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开展高效精密加工工艺、精细刀具与陶瓷基板、特种能场加工技术等基础工艺技术与基础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专业政策支持力度强,市场空间大,人才需求迫切,发展前景好。本专业也充分利用学校科研资源与社会企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专业一直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长期以来就业率处于前列,当年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得到企业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优秀校友遍及全省知名制造企业。

本专业适应专业领域范围广,在制造领域的就业涵盖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汽车、电器机械、通用专用设备等行业的国内国际著名公司,包括深圳华为、TCL电子、美的集团、三星电子、广州地铁、海信科龙、广汽丰田、珠海格力、深圳比亚迪、三菱电机等;部分同学考入或者保送国内知名高校或去国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IMG_269

创新实践实验室与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科手术工具与牙科设备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广州市非传统制造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印刷电子电路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技术陶瓷精密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金属薄板节材精密分切工程技术中心等,以及广东省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若干共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有包括增材制造、数控技术等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放。

“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科手术工具与牙科设备联合实验室,与国内一流医学学科与医院,以及国际国内一流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医工合作,从临床需求出发,致力于全面开学高端微创手术器械设计、微创手术器械设计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全制造周期的研究与技术创新,构建机械制造科学中的高端微创手术器械全周期的基础科学理论体系。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微创手术器械研究的单位,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医工结合研究机构之一。2020年初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医疗防护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打赢抗疫阻击战和国际抗疫作出了重大贡献,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等致力于高度融合机械、信息、材料等领域技术,对作为制造业基础的各类零件绿色、高效、高性能、精密制造理论、工艺、工具和设备等机械工程学科应用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涉及国防、能源、航空航天、通讯、机械、汽车、模具、石化、冶金、电子等多个领域。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2019)、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14,2020)、二等奖3项(2006,2009,2020)和自然科学奖1项(2009)。

7bd09d573786ff3796385a55df4bb66

 

 

研究方向一:高效高性能加工理论、工艺与工具

本方向重点研究面向难加工材料精密模具淬硬钢、印制电路板PCB、蠕墨铸铁、等静压成型石墨、新型高硅铝合金、钛合金、非晶合金和不锈钢等高速高效清洁切削加工技术;高速精密加工PVD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制备及其切削性能、高速加工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制备及其切削性能、耐磨、耐高温、强韧化陶瓷刀具设计制造技术、超硬材料刀具和超硬磨具设计和制造技术。

IMG_272

 

研究方向二:超精密磨削与抛光加工技术与装备

围绕单晶SiC单晶GaN蓝宝石等光电晶片、电子陶瓷基片等超精密加工关键理论、技术与应用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包括:纳米磨削理论与工艺、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工艺与设备、空间动态磁场磁流变抛光工艺与设备、超精密研磨抛光工艺与浆液、智能磁流变抛光浆液等。

IMG_273IMG_274

 

研究方向三:智能制造装备与数字化制造

研发先进智能装备高速电主轴单元的设计理论及平台系统,直线电机设计与高速高精密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技术,以及智能多轴高速加工中心结构设计与测试方法,研究高速精密多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研究数字化制造技术包括:数字化设计CAD、数字化工程分析CAE、数字化制造CAM、数字化管理PDM、数字化检验、数字化试验等技术。

IMG_275IMG_276

 

研究方向四:微创手术器械设计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

IMG_277IMG_278

 

研究方向五:先进制造表面科学和技术

围绕先进高端制造领域的表面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关键理论、技术与应用开展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包括:真空等离子体产生和调控理论和技术,涂层生长理论与技术,硬质耐磨涂层技术与应用,高温防护涂层与应用,硬质功能涂层技术与应用等。

IMG_279

 

研究方向六:高性能陶瓷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

本方向致力于发展先进陶瓷科学与技术,开拓陶瓷材料制备领域的学科前沿,重点关注高性能陶瓷零部件制造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导热高强韧陶瓷基板;高速高效陶瓷刀具;核用先进陶瓷;陶瓷多能场烧结与加工和先进陶瓷微结构与性能设计;高性能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的光固化DLP增材制造;陶瓷及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DiW3DPSLM增材制造;功能/结构陶瓷及超硬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等。

IMG_280

20bf996937b180f5be6acfbdcbc155a

 

研究方向七:激光冲击强化与高性能增材抗疲劳制造

面向研发下一代直升飞机发动机的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着新型狭深复杂结构件叶轮和涡轮盘疲劳寿命短的瓶颈难题,开展激光冲击载荷下变截面厚度变刚度薄壁复杂空间结构变形规律、复杂狭深结构激光斜冲击多态多场耦合机理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热力载荷下差异化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对疲劳寿命影响规律的科学问题研究,实现激光斜冲击叶片变形量、残余应力差异化分布、微观显微组织及疲劳寿命的主动控制。

针对飞机关键金属损伤件常规热修复存在的问题,开展双激光锻造复合增材与原位修复抗疲劳制造技术研究,提高金属零件的内部质量和机械力学综合性能,达到原位修复组织的锻造态,将修复区的拉应力调整为压应力,有效控制宏观变形与开裂问题。

919b9e1769772d234620aa23521bb9e

研究方向八:难切削金属材料复杂构件电解铣削技术

针对高端装备关键传动部件以及航空装备核心复杂构件加工难题,开展绿色、精密、高效电解铣削加工工艺和装备的研发,重点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高效加工机理,多参数耦合下高表面完整性获得机制,以及振动电解加工和数控技术在电解铣削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特点。

IMG_283IMG_284IMG_285IMG_286

 

研究方向九:特种能场微细加工技术

针对难切削硬脆材料加工难题,利用电火花、电化学、超声及激光等特种能场,开展微结构的精密、微细特种能场加工技术研究,重点解决加工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建立、加工机理分析、新型电极研制给多能量协同等关键问题,并研制专用精密、微细特种能场加工装备。

IMG_287

 

研究方向十:海工装备研发

面向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高端装备,开展大型风机海上安装平台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攻克了百米巨型桩腿“失稳”、超大平台升降“失控”、巨型叶片吊装“失准”三大国际难题,研制出系列世界领先的超大型安装平台。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一等奖1项,以及中国好设计奖金奖等奖项。

6385bf40501ecc27d86ea11c78f2d83IMG_289IMG_290IMG_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