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报告:肿瘤PET/CT影像的魅力
来源: 时间:2019-11-25 浏览:

主讲人:邵丹副教授

时间: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下午14:30-15:30

地点:大学城校区实验三号楼201会议室


摘要:

        PET/CT则可从形态学角度和病灶组织细胞代谢的角度来判断病灶的性质, 已用于肺、肝脏、脑等多器官病变的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预测患者预后及生存期及预测疗效。18F-FDG 是最常用的代谢型显像剂, 几乎适用于所有肿瘤显像。绝大部分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代谢特点, 特别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比正常细胞快, 能量消耗相应增加, 需要葡萄糖的过度利用才能完成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的增殖, PET正是利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代谢上的差异对病变进行诊断。因为肿瘤细胞摄取18F-FDG的特点,使得18F-FDG PET/CT为各种肿瘤的预后因子,PET/CT在肿瘤的诊疗评估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已经成为临床诊疗流程常规首选。近年来,影像组学研究是致力于通过影像图像信息量化挖掘分析,而揭示疾病病理生理学特征(例如肿瘤异质性)以及解析相关临床信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于影像组学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构建疾病的预测模型,可实现肿瘤分析、病灶定性、评价疗效和预后预测等。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预测预后、鉴别基因突变类型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潜力。影像组学极大地拓展了常规影像图像分析方法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抉择指导价值。本报告详细介绍PET/CT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PET/CT影像组学的机遇和挑战。


主讲人简介:

 



        邵丹,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2010年至今于国内最早引入PET技术的三家医疗机构之一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PET中心工作。应用ECT/CT和PET/CT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疗效评价、治疗后复发和瘢痕的鉴别、恶性病变放射治疗前生物靶区的确定、肿瘤的转移和寻找原发灶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睾丸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与分期、淋巴瘤不同类型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测预后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心脏、心包病变显像前准备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主持及参与多项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杂志十余篇。其中Clin Nucl Med(IF:6.309)五篇。